從4月份的整體行情來看,粘膠短纖的行情一路上漲。截止至4月16日,1.2D粘膠短纖國內大廠均價為12822元/噸,較月初上漲1.76%,漲幅222元/噸,環比下跌3.67%。中高端大廠報價在13000-13200元/噸左右。
本次的價格上漲,是粘膠短纖走出困局的信號,還是繼續低迷前的一抹“暖陽”呢?
上游原料偏弱運行
短絨行情偏弱,受下游工廠安全檢查影響,行業開工率不高。長絲絨價格山東3700-3750元/噸,新疆3050-3200元/噸。棉漿市場價格偏弱整理,華東主流漿廠報價維持在7000元/噸附近,實單成交重心普遍走低至6750-6800元/噸。
國產溶解漿市場價格普遍走低,漿廠個別名義報價雖維持7100-7200元/噸,實單成交普遍跌破7000元/噸,部分6800-7000元/噸有小單成交,也有漿廠價格堅挺心態僵持。外盤溶解漿市場價格弱勢整理,前期闊葉報價870-880元/噸,市場市場商談850-860美元/噸,針葉商談重心870-890美元/噸。
限產保價緩解短期壓力
在2019年3月,粘膠短纖市場價格出現12000元/噸后,初步估算粘膠短纖工廠將出現1500-2000元/噸虧損,在某種意義上將粘膠短纖噸虧損利潤放大了一倍。
原本業內基本庫存達到30天,噸虧損在1000元的情況下,粘膠短纖行業內的工廠就會不自覺的進行“限產保價”方案來達到維護市場信心。所以3月底在部分工廠限產后,粘短市場報價普遍拉漲,行業庫存得到有效轉移,工廠資金以及庫存壓力得到緩解,部分粘膠工廠訂單超簽一個月水平。
下游缺乏明顯實單支撐
下游人棉紗多數品種成交氣氛未有明顯變動,加之紗廠所持主要嘜頭基本可以用至5月中旬居多,而當前滌粘布、人棉布部分交投有所放緩,紗企對于粘膠短纖新單拿貨需求明顯不足,粘膠市場挺價現象雖依舊存在,但明顯缺乏實單支撐。
綜上所述,粘膠短纖行業實現庫存大轉移后,部分工廠多處于扭虧心態,報價普遍拉漲,實單終端訂單未見3-4月的旺季,預計短期“繁榮”后,若是新價格長期落實不到位,且無新利好刺激,后期價格重心不排除重新恢復下行。
- 2025國際先進纖維材料創新大會將于盛澤舉行
- 彈力無紡布五大核心優勢賦能多領域應用
- 中產協征集2026年度產業用紡織品與非織造布領域標準化需求
- 彈力無紡布:多領域的柔性材料新選擇
- 2025青島時尚產業峰會圓滿舉行
- 彈力無紡布與不織布:解析現代環保材料的關系
- 醫用無紡布分類解析:不同類型的特性與應用
- 紡織產業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+平臺助力企業出海專項培訓召開
- 萊馳化纖彈力無紡布:性能卓越,應用廣泛